電磁波標準與危害

低頻電磁波標準:是1mG,不是833mG

1.     德國Building Biology研究磁場超過1mG(毫高斯)就會嚴重干擾睡眠品質(長期環境值)

2.     Dr. David Savitz 也觀察到1mG(毫高斯)的長期暴露也會增加兒童癌症罹患率的風險

3.     De-Kun Li 的研究發現每天接觸超過1.6mG達六小時以上不孕症&流產比一般人高出約4

4.     瑞典研究人員發現超過2mG:得失智症的機會較一般人高出四倍

5.     美國洛杉磯研究人員發現超過2.68mG兒童血癌機會較一般兒童高出約48%

6.     根據流行病學研究報告,3~4毫高斯以上的交流磁場跟兒童白血病有可能的關聯.

7.     美國國家環境衛生研究院 (NIEHS) 30位科學家研究上班族接觸電磁場頻率愈高,癌症比率愈高

8.     瑞士研究報告發現住高壓電纜線50公尺以內的人得阿茲海默症&老年痴呆症風險也會提高

9.     政府訂定833mG是瞬間致命的暴露值(瞬間致命值),而1mG以下才是不影響健康的(長期環境值)

檢驗標準:德國Building Biology室內(睡覺&室內長期環境) 電磁波標準

 

頻率 \ 干擾強度

No anomaly

 (無干擾)

Weak anomaly (輕微干擾)

Strong anomaly

 (強烈干擾)

Extreme anomaly

 (極強干擾)

低頻磁場

(LF)

< 0.2 mG

0.2~1 mG

1~5 mG

> 5 mG

高頻電磁波(RF)

< 0.1 uW/

0.1~10 uW/

10~1000 uW/

> 1000 uW/

1) 超過2mG時:得失智症的機會較一般人高出四倍。

2) 超過2.68mG時:得血癌機會較一般兒童高出約48%

3) 超過1mG時:兒童白血病的罹患率較一般兒童高

4) 上班族接觸電磁場頻率愈高,癌症比率愈高。

5) 離電纜線愈近,阿茲海默症&失智症風險愈高。

6) 超過6mG時:不孕症&流產比一般人高出約4倍。

高頻電磁波標準:是10 uW/㎡,不是10 mW/ cm²

 

  1. 德國Building Biology研究無線電磁波超過10 uW/(微瓦/平方公尺)就會嚴重干擾睡眠品質(長期環境值)
  2. 格倫德勒(Firstenberg)1992年研究超過52uW/以上會改變乳房中的細胞成長,得乳癌機率增加。(https://en.wikipedia.org/wiki/Arthur_Firstenberg) https://www.electrosensitivesociety.com/the-largest-biological-experiment-ever-by-arthur-firstenberg/
  3. 霍金於1996年研究超過1698 uW/以上會導致兒童血白血病會增加2
  4. 貝文頓於2004年發現超過2652 uW/以上會導致女性得癌症會增加10倍以上
  5. 政府訂定的10 mW/ cm²(毫瓦/平方公分) = 1,000,000,000(10) 10 uW/ (微瓦/平方公尺) 瞬間致命值,標準太寬鬆,所以永遠都不會超出政府標準,而10 uW/(微瓦/平方公)以下才是不影響健康的(長期環境值)

檢驗標準:德國Building Biology室內(睡覺&室內長期環境)
電磁波標準

 

頻率 \ 干擾強度

No anomaly

 (無干擾)

Weak anomaly (輕微干擾)

Strong anomaly

 (強烈干擾)

Extreme anomaly

 (極強干擾)

低頻磁場

(LF)

< 0.2 mG

0.2~1 mG

1~5 mG

> 5 mG

高頻電磁波(RF)

< 0.1 uW/

0.1~10 uW/

10~1000 uW/

> 1000 uW/

 

高頻電磁波危害影響健康

以下提出高頻電磁波對人體影響的科學根據及流行病學研究。

已經有很多科學研究指出電磁波的非游離非熱效應對生物有負面影響 。請參考2012及2007的 《電磁波風險評估報告(BioInitiative report)《病理生理學(Pathophysiology)》期刊的電磁波特刊 (2009年八月)和2010年Levitt及Lai在Environmental Reviews期刊 發表的文章。

下表綜合主要的科學研究及相關流行病學研究的整理資料。

 

領域

科學研究

可能相關的流行病學研究及症狀

基因
DNA

 DNA斷裂: 已有多於11項研究包括下面三個:
  * 美國華盛頓大學科學家Lai和Singh的研究計畫案
  * 七個歐洲國家進行的REFLEX計畫案
  * 維也納大學的研究
微波造成的自由基(參考Lai/Singh和其他23項研究報告)可能是DNA斷裂的成因之一。
基因表達的效應

— 如果電磁波會引起DNA斷裂,我們預期電磁波發生源也會提高癌症罹患率。 的確,癌症罹患率在以下建築的附近較高:
   * 手機 (NTP (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 2018
   * 廣播塔/電視塔 (Michelozzi 2002, Cherry 2000, Dolk 1997, Hocking 1996)
   * 行動電話基地台 (Ramazzini Institute Study 2018, Eger 2004, Wolf 和Wolf 2004)
   * 高壓電塔 (Ahlbom et al, 2000, Greenland et al, 2000, Michael Kundi)
— 如果電磁波會引起DNA斷裂,精子和卵子也會受到不良影響,可能會導致 不孕症:有對昆蟲、老鼠及人類的研究指出電磁波會提高不孕症的風險

神經系統

根據科學的研究報告,電磁波對神經系統的不良影響包括: (1) 高頻電磁波會影響腦波圖(EEG)
(2) 血中的神經傳導物質(neurotransmitter),如褪黑激素減少
(3) 血腦屏障的滲透率提高,讓毒性物質進入頭腦 (Allan Frey, Leif Salford, Oscar and Hawkins, and Albert and Kerns)
(4) 老鼠神經元死亡 (Leif Salford) 及記憶力衰退 (Henry Lai, Lukas H. Margaritis)
(5) 高頻電磁波使小雞頭腦組織出現鈣外流 (C.F. Blackman, Ross Adey)
(6) 老鼠神經元出現脫髓鞘(demyelination)的問題 (J.C. Lin)
(7) 連續使用50分鐘的手機使用造成人類頭腦葡萄糖代謝增加 (Volkow et al, 2011)
(8) 細胞產生壓力蛋白質,也稱熱休克蛋白質 (Martin Blank)
(9) 細胞膜的脂質過氧化(Lipid peroxidation) (Desai, Kesari, Agarwal 2009, Phelan et al. 1992)。

— 根據許多國家的調查,很多症狀,如頭痛、睡眠問題、記憶力衰退和無法集中注意力都發生在行動電話基地台附近。; (Santini, Navarro, A. Bortkiewicz, Abdel-Rassoul, etc.)
— 長期居住靠近高壓電纜線和阿茨海默症的風險有關 (Martin Roosli)
— 阿茨海默症患者或帕金森症患者頭腦中的熱休克蛋白質較多

心血管系統

— 雙盲研究指出,DECT無線電話跟心跳過速(Tachycardia)有關聯性 (Magda Havas)
— 動物心臟有鈣外流的現象 (Schwartz et al)
— 有紅細胞凝聚現象 (Bo Sernelius)

— 根據心血管系統的雙盲研究,高頻電磁波能造成心律不整(Magda Havas)及高血壓

免疫系統

—能影響過敏反應的組織胺(histamines)及肥大細胞(mast cells)數量增加。
— 免疫細胞出現變化

—有調查指出,手機使用者的過敏症狀增加了
—電磁波過敏症患者的研究指出皮膚有過敏反應(Olle Johansson)

內分泌系統

—長期暴露於電磁波之後,ACTH、皮質醇)cortisol)及甲狀腺(thyroid)激素會減少 (Emad F. Eskander et al, 2011)
— 暴露於基地台之後,血清素及夜間的退黑激素會減少 (Kempten West)

— 長期暴露於基地台易產生憂鬱症、疲勞、煩躁及食慾不好 (Kempten West)

動物

— 磁鐵礦(magnetite)

— 動物導航能力 (鳥類、蜜蜂、等等)受到了影響
— 德國Landau大學研究DECT若在蜂巢附近置無線電話基地台則對蜂群有不良影響。 高頻電磁波可能是蜂群衰竭失調(colony collapse disorder)的成因之一。

 

不孕症

科學研究指出,無線科技對人類精子的數量、活動的力量(motility)和形態(morphology)有不良影響,可能會增加不孕症的風險。1 五個國家(美國威斯康星州、澳洲、匈牙利、波蘭和土耳其)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男生的手機過多使用對精子有不良影響。 2 丹麥的研究:職業上暴露於雷達之下的人員也顯示較低的精子數量。3

動物也受到高頻電磁波有降低生殖能力的現象。 高頻電磁波能造成老鼠精子死亡、4 果蠅的平均生產數量減少 (Drosophila melanogaster)5 及老鼠的不孕症 。6 有一項研究也指出高頻電磁也對雌性老鼠的子房有不良影響7。 令人擔憂的是, 女生跟男生不一樣,女生一生出來就有全部的卵子。 因此,那些在女生體內的卵子出生以後一直到生產累積的基因損傷會影響到下一代。

研究報告也指出交流電磁波也跟不孕症或流產有關。 交流電磁波的能量比高頻電磁波低。 因此,交流電磁波及高頻電磁波可能有非熱效應(non-thermal effect)的機制。 請參考 交流磁場的網址

癌症和基因毒性效應

另外有趣的研究領域是高頻電磁波對基因、基因表達、DNA 斷裂及雙鏈斷裂的不良影響。 以下科學研究報告及流行病學研究指出,無線電磁波可能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

科學根據

華盛頓大學科學家亨利‧賴 (Henry Lai) 和 納倫德拉‧辛格 (Narendra Singh) 的研究報告顯示,高頻電磁波會造成DNA斷裂。8 後來,七個國家參加了歐洲的REFLEX研究,也證實了這個現象。 維也納大學的研究報告也發現了手機輻射會造成DNA斷裂。 目前至少有十一項研究報告顯示電磁波會造成DNA斷裂。9 此外,研究報告中也指出電磁波對基因表達的不良影響。10

不是所有的研究報告都看得到明顯的DNA損傷。然而,我們可以這樣解釋: 不同細胞的種類可能會對電磁波研究出不同的敏感度。 再者,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敏感度。 科學家Phillips、亨利‧賴 (Henry Lai) 和 納倫德拉‧辛格 (Narendra Singh) 提及他們的彗星試驗(comet assay)方法的敏感度很高,所以檢測能力可能會比其他的方法較佳。 他們指出,沒有經驗的研究人員可能會犯一些錯誤,因此沒有偵測到DNA斷裂。11

DNA斷裂的機制有待加強研究。 有些人提及以下的可能性:

  • VGCC 鈣離子通道(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 科學家Martin Pall 說電磁波會直接觸發鈣離子通道的電壓感測器,從而開鈣離子通道,使得 [1] 大量的鈣離子進入細胞。下游的連鎖效應也包括 [2]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及 超氧化物(superoxide)升高, [3] 這兩個化學物質就能形成 peroxynitrite, 這種氧化壓力就可以破壞DNA。( 參考PubMed研究報告。)
  • 自由基1997年以後,至少有24項研究報告顯示高頻電磁波會增加自由基活性。這些產生的自由基可以造成DNA損傷,也能妨礙DNA修復。 研究人員也發現抗氧化劑會減少電磁波造成的DNA損傷。13
  • 電導體DNA的導電性為佳。 瑞士巴塞爾大學(University of Basel)科學家發現DNA的導電性與半導體一樣。 電荷傳遞(electrical charge transfer)可能跟DNA斷裂有關。 如果接上電荷, 電荷傳遞可能碰到了guanine(鳥嘌呤)nucleotide(核苷酸)以後才會氧化,造成DNA斷裂。 之後,該斷裂可導致基因突變。14
  • 天線的功能DNA不但能導電,也具有天線的功能。 哥倫比亞大學的馬丁‧布藍克博士(Martin Blank)指出, DNA是一種會受到各種電磁波頻率不良影響的分形天線(fractal antenna)。
  • 細胞內鈣外流另外一種科學機制假設是細胞內鈣外流造成的細胞膜滲漏,讓溶酶體(lysosomes)漏出會損傷DNA的DNA酶。 (以下提及更多有關細胞內鈣外流的現象。)15
  • 直接影響電子:DNA電子的移位(displacement)造成局部的DNA電荷及生物聚合物解聚(biopolymer disaggregation),因此會影響蛋白質合成。12

請注意:研究指出交流電磁場的50/60Hz極低頻電磁波及高頻電磁波都能產生基因毒性效應。  因為交流電磁場及高頻電磁波(微波)有不同的能量及頻率,科學機制應該不是熱效應而是非熱效應的。16

如果人體修復DNA斷裂的速度跟不上DNA斷裂的速度,突變的機率就會提高。 以後,該突變可能會導致癌症。如果細胞遇到嚴重突變,就可能會導致細胞凋亡(apoptosis)。這樣,死亡細胞的DNA損傷就會停止。 雖然這能保護DNA的正確度,但人體內有些細胞沒有或降低再生能力或者不常會複製,如神經元、心臟細胞及卵子。 因此,這種細胞的死亡會提高阿茨海默症、帕金森症和不孕症等疾病的風險。

相關的流行病學根據及動物實驗

如果無線電磁波會造成DNA損傷,我們也會預估流行病理研究及動物實驗也會顯示癌症機率的增加。 2018年,美國國家毒理學計畫(NTP 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手機研究的初步結果及 Ramazzini 基地台研究都指出高頻電磁波會提高老鼠心臟腫瘤(schwannoma)及腦瘤 (gliomas)的發生率。 (參考RamazziniNTP 的比較。) 的確,有研究報告指出,手機、無線電話 17、 廣播塔及電視塔都跟癌症有關聯 (請參考在腳註裡有關澳洲、英國、義大利羅馬城市、美國舊金山和科羅拉多州 Lookout 山調查的聯結)。 18

廣播塔及電視塔: 有人聲稱,早期的廣播塔及電視塔很安全,因此行動電話基地台也應該很安全。 然而,此種說法可能是錯的,因為很多流行病理研究發現廣播塔及電視塔跟癌症有關聯性。 較著名的癌症調查包括梵蒂岡廣播塔和加州蘇特羅(Sutro)塔 都有此說。 幸運的是,較強的廣播塔及電視塔受到較嚴格的管理,因此沒有行動電話基地台那麼普遍。

行動電話基地台: 因為現在的行動電話基地台和無線電話較普遍,愈來愈多人會接觸較高強度的背景電磁波輻射。 有的行動電話基地台太靠近居民,有的就在公寓的頂樓。 已在行動電話基地台附近出現好幾個癌症群。(腳註裡列出一些在以色列、德國、英國、 西班牙、馬來西亞、 台灣和紐約州的例子。 19

英國組織EM Radiation Research Trust的主任Eileen O’ Connor 是行動電話基地台附近癌症群中的乳癌生還者。20 加州 Marin 縣的高乳癌機率也可能跟無線電磁波有關。21 在加拿大,電信員工的黑色素瘤(melanomas,一種皮膚癌) 機率較高22, 皮膚癌在幾個國家也有增加的趨勢。23 白血癌 也可能跟非熱高頻電磁波輻射有關。 據說,俄羅斯以高頻電磁波照射莫斯科的美國大使館之後,就有人得了白血癌。 很多國家一起進行了一個手機與腦癌的研究,叫做Interphone。 因為該研究的設計不佳, 結果會低估手機的風險。 請參考 Interphone研究的缺失, 如 “一般使用者”的定義、小孩和企業用戶的數據被排除在外、 等等 。 雖然如此,幾個國家仍然觀察到手機與腦癌的可能關聯性。

癌症統計: 2008年,在美國國會手機安全聽證會上,一項議題是無線科技與癌症有沒有因果關係。 無線產業的代表針對這個議題的回應是癌症患者的總數並沒有惡化的趨勢。

  1. 以癌症患者的總數看癌症的成因並不是絕對正確的辦法,因為除了電磁波以外也有其他的致癌物。 畢竟,肺癌後來有減少的趨勢– 可能愈來愈多人知道抽菸的危害以後,就減少或戒菸。24 看某一種癌症的統計可能比看癌症患者的總數有效。 例如, 20到29歲的年輕人的腦癌罹患率顯示出增加的趨勢。25 此外,也應觀察年輕人唾液腺腫瘤的趨勢。流行病學家已經觀察到唾液腺腫瘤和手機使用有關(Sadetzki et al. 2008)。
  2. 請注意, 從抽菸普及率的提高到相關的肺癌死亡率增加,有約20年。 抽菸的人數及數量的減少和相關的肺癌死亡減少也有約20年的時間。 20年前使用手機的人數比今天少很多, 近代使用者接觸高頻電磁波的時間也可能比較長。 家用無線科技從1980年代開始,但近幾十年才逐漸普遍。 較新的Wi-Fi和DECT無線電話的科技到1990年代末期才開始普遍。 沒有研究證實這些科技是安全的。 我們看得見香菸,卻看不見電磁波,所以更要注意二手電磁波暴露的問題。
  3. 再者,癌症的統計有些遺漏: 從2004年底, 美國退伍軍人管理局(Veterans Administration) 癌症統計被 州政府遺漏登記(state registries)。26 有些研究也遺漏企業使用者(使用手機較多的族群)及年輕人(較容易受到影響的年級)。 此外,有些研究未超過十年,所以無法觀察到二、三十年之後出現的癌症.

睡眠中斷及失眠

研究報告

有些研究證實了微波能影響到睡眠。 瑞士蘇黎世大學(University of Zurich)的研究人員發現接受研究的年輕男性接觸過15分鐘的微波就會影響睡覺時的腦波。27 有一項研究指出,睡眠會受到無線科技的不良影響。 接觸三個小時的微波就會延長達到深度睡眠第一周期的時間, 也會減少睡眠第四階段的時間。28 也有研究指出極低頻脈衝調制波 (ELF pulse-modulated) 會影響睡眠。 脈衝調制微波可能會增加局部腦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和提高EEG強度。 相較之下,非脈衝調製的微波不會提高EEG強度。 29 關於EEG效應, 尤其是EEG的alpha波段會受到影響。30

相關的症狀及流行病學根據

電磁波過敏症常見的症狀包括睡眠問題,如失眠或睡眠中斷。31 1990年代, 有一項調查觀察了瑞士 Schwarzenburg城市的短波廣播發射器。 該研究發現了微波可造成我們比較不容易進入睡眠或維持睡眠的狀態。 廣播發射器關掉之後,睡眠的品質才好起來。 該研究不是雙盲的研究,所以無法排除安慰劑效應的可能性。 然而,Theo Abelin教授在關閉短波廣播發射器以前和之後監測了人的尿液中的褪黑激素。 他發現發射器關閉以後,尿液中的褪黑激素就提高了。 另一項研究,Stark et al, 1997 針對牛唾液中的褪黑激素也觀察了該發射器關閉的影響,也發現關閉之後,牛唾液中的褪黑激素也提高了。 32 另外在德國也有Citizens Initiative組織進行的 Kempten West研究,顯示行動電話基地台開啟之後,多半接受研究的人的血清素(serotonin)及夜間的褪黑激素減少了。為了只觀察行動電話基地台的電磁波,他們關閉了家理的其他無線發射器,如無線電話及無線網路。 有趣的是,據說開給年輕人(young adults)安眠藥的處方從1998到2006提高到三倍。33 1998 和1999年, 2.4 GHz無線電話和Wi-Fi才剛出現。 K. Crofton寫了一本書, 《Radiation Rescue》, 提到一個有三年失眠問題的人,結果避免無線電磁波以後就終於睡得好了。

鈣外流

研究顯示無線輻射能排出細胞膜的鈣離子。34 一項實驗 (Blackman et al) 發現小雞(chick)頭腦組織在某些電磁波強度顯出鈣外流。35 這個鈣外流現象可影響到多重系統,包括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 譬如,心臟的收縮及頭腦的神經傳導物質都受到鈣的影響。36 以下討論的是更多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健康效應。

人體的鎂和鈣離子有很微妙的平衡。也許鈣外流會影響該平衡。

  • 鎂有助溶解鈣和維持血中的鈣含量。鈣過多可造成鈣化和影響到細胞功能。
  • 此外,針對神經元的電子傳輸,鎂可容納剛剛好的鈣含量。
  • 鎂使肌肉放鬆,鈣使肌肉收縮。
  • 鎂的其他角色:在化學反應,鎂有輔因子(co-factor)的功能。 在蛋白質合成及能量的產生,鎂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此外,鎂也有助 排毒。

根據The Magnesium Miracle》, 鎂的缺乏及鈣的過量可能會造成各種神經系統或心血管系統的問題、不孕症、骨質疏鬆、 結石、腸炎(bowel disease)、慢性疲勞症候群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氣喘(asthma)、抽筋、憂鬱症、等等。 37

心律不整和其他心血管系統症狀

科學研究

根據上述章節,鎂使心臟放鬆及鈣使心臟收縮。 神經學家Allan Frey(曾經觀察到能聽到微波的現象,microwave hearing)發現微波可造成動物的心律不整, 甚至在某些調制(modulation)也能使心跳停止。38 有一項青蛙心臟的研究,顯示在兩個強度範圍, 青蛙的心臟會出現較高的細胞內鈣外流。39 豚鼠(guinea pigs)心臟肌肉細胞的鈣含量也受到低強度微波輻射的影響。 40 有一項研究也觀察到雞胚的心律不整(Problems with heart rate)。41 雞胚發育時暴露於GSM手機輻射也顯示較高的死亡率。42 人體也受到影響。 一項雙盲研究顯示,十位健康良好的人接觸過35分鐘的手機數位電磁波以後,會有平均收縮壓和舒張壓(systolic/diastolic)上升 5-10 mm Hg 的現象,並顯出心率減速。43 Magda Havas 的雙盲研究顯示,有些接受實驗的人,雖然不知道DECT無線電話的基座插進真的或假的插座,心率對插進真的插座的DECT無線電話基座有反應。44

相關的症狀及流行病學根據

靠近廣播塔和行動電話基地台的居民,顯示較多的心律不整心臟症狀。 在瑞士,在啟動基地台之後,成年人心律不整的現象比啟動基地台以前多。45 在上述提及的紐西蘭Ouruhia城市, 廣播塔也好像使附近人的心臟症狀增加。 心臟器官本身有電子訊號,所以很容易了解為何電磁波會影響到心臟。

年輕人的心臟也受到微波的影響。 一項研究顯示,孕婦的無線科技使用跟胚胎及新生兒的較高心率及血輸出量的減少有關。46 許多人發現 DECT無線嬰兒監視器比舊款式的類比(analog)無線嬰兒監視器的影響大。48

神經系統疾病

科學研究

另外一個科學效應是血腦屏障(BBB)的滲透率提高,讓像albumin、鉛(Byun Y-H,et al) 等可損傷神經元的物質進入頭腦。在一項研究中,老鼠只接觸兩個小時2mW/kg強度的高頻電磁波,但是 7天和14天以後,老鼠血腦屏障(BBB)的滲透率還算高的。50 50天之後,頭腦顯出神經元的損傷。49 其他研究發現接觸微波之後,其他物質也能進入血腦屏障(BBB)。 51 這個血腦屏障(BBB)滲透率也許跟頭痛的症狀有關。52

研究也指出微波會造成頭腦組織的鈣外流。 科學家Blackman 發現在兩個強度範圍下 (power density windows), 頭腦組織會排出鈣離子。53 科學家Andrew Goldsworthy假設在適度的電壓情況下,較強電荷的離子, 如二價離子(包括鈣),會 選擇性地被驅離。

接觸低強度電磁波之後,神經傳導物質功能就會起變化。54 也許這是因為鈣外流的關係。 畢竟在神經元之間的突觸(synapse),鈣離子扮演很重要有關神經傳導物質釋放的角色。 多巴胺(Dopamine)、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乙酰膽鹼(acetycholine)和5-HT(合成褪黑激素(Melatonin)及血清素(Serotonin)的中間產物)都會受到高頻電磁波的影響。55 這些神經傳導物質含量的變化就會影響我們的情緒。 也許低的血清素(Serotonin)含量能解釋在行動電話基地台附近居民有憂鬱症的症狀。 研究發現長久暴露於 GSM 手機輻射能減少海馬(hippocampus)神經元的突觸活動(synaptic activity),也許這跟手機使用者的記憶力衰退有關。56 老鼠接觸無線輻射也顯示出記憶力受損。57

令人擔憂的是神經元也會死亡。 根據BBC News 報導, 瑞典研究人員研究了跟青少年發展階段相似的老鼠。 這些老鼠接觸了兩個小時跟手機相似的輻射。 50天以後, 研究人員發現有很多神經元死亡。58 神經元的DNA修復能力較差,因此接觸高頻電磁波的神經元可能會較快速地死掉。 神經元的死亡是 阿茨海默症及帕金森症的成因之一。 De Pomerai的研究指出,微波會造成蛋白質折疊機制的變化, 導致原纖維(fibrils)的產生。 他假設該原纖維就會造成熱休克蛋白質( heat shock proteins)。 阿茨海默症及帕金森症患者體內也有原纖維產生的問題。59

過動兒

  • 根據一項調查,孕婦的手機使用跟生出過動兒(ADHD)或往後有孩童有心理問題的風險有關, 甚至研究人員自己也對研究的結果感到驚訝。 該調查是針對1990年代後期在丹麥出生的13,159孩子及其母親的手機使用。60
  • 在瑞士, 有一項調查觀察了行動電話基地台啟動以前和之後,結果發現啟動基地台之後,學生的問題,如無法集中注意力、成績下滑及過動兒現象,顯著增加了。61
  • 1990年代早期,也有一項在拉脫維亞(Latvia)的研究,觀察了預警雷達站對附近小孩的不良影響, 結果發現距離雷達站最近的小孩的注意力,記憶力,和學習能力較差。62
  • Skrunda雷達站從1971年一直用到1998年。 因為有人感覺到健康受到影響, 就邀請科學家來研究該雷達站的影響。 他們發現學生的記憶力及注意力減退了。63

免疫系統

在免疫系統中,皮膚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它能擋住病菌, 不讓病菌進入身體內。然而, 微波跟病菌不同,它能直接滲入人體,皮膚擋不住。 根據科學研究,微波對免疫系統的生物效應包括:

  • 免疫細胞的(Morphological)變化
  • 在比ICNIRP安全標準值低的強度下,某些載頻(carrier frequency)造成淋巴細胞(lymphocytes)變化,該變化指出壓力反應及基因毒性效應,
  • T淋巴細胞(T lymphocyte)數量減少
  • 超敏反應(hypersensitivity)/自體免疫性(autoimmunity)。 6465

科學家Olle Johansson 發現電磁波過敏症患者皮膚中的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s)密度較高,該細胞對游離輻射,如X光及紫外線有反應。 電磁波過敏症也許也有相關的輻射效應。 因為肥大細胞(mast cells)數量增加,他們釋放的組織胺(histamines)可造成皮膚癢或痛。 肥大細胞(mast cells)也會出現在身體其他部分,如頭腦及心臟。 長期暴露於電磁波之下可能會導致長期的過敏及發炎。

慢性疲勞症候群 (CFIDS CFS)

免疫系統專家Olle Johansson指出,無線科技造成的免疫系統功能失調,也許跟慢性疲勞症候群 (CFS或CFIDS)有關。 雖然無線科技起先能刺激免疫系統, 但終於會導致免疫系統衰竭。 最後,免疫系統就會較容易被細菌和病毒侵犯。 紐西蘭Ouruhia城市的廣播塔附近的人也有CFS的症狀。 有一位CFS患者聲稱遠離無線科技之後,他就痊癒了。 66

過敏、氣喘

Peter Finch博士發現手機頻率會增加組織胺(histamine)的產生。組織胺(histamine)會影響過敏反應和支氣管痙攣(bronchial spasms)。 因此,Dr. Finch 預估手機使用者的過敏及氣喘(asthma)症狀會較多。 70 有趣的是,根據瑞典Örebro大學的研究,無線電話使用者有較多的氣喘、頭痛和注意力減退的問題。71 紐西蘭Ouruhia城市的廣播塔附近的人也有氣喘的症狀。

交流電磁波頻率也能增加氣喘的風險。 根據一項研究,孕婦的交流磁場接觸跟出生孩子的氣喘有關。 (De-Kun Li et al 2011).

氣喘科學機制的假設:

  • 上述已提及, 微波造成的鈣外流能使鈣與鎂的平衡失調,會產生氣喘症狀。 鈣可以使肌肉收縮,鎂可以使肌肉放鬆。
  • 電磁波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手機頻率可造成肥大細胞(mast cells)及組織胺(histamines)數量的增加。 有科學研究報告指出肥大細胞在氣喘中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 無線科技對自主(autonomic)副交感神經系統(parasympathetic)及交感神經系統(sympathetic system)的影響: 副交感神經系統會造成支氣管(bronchial tubes)的收縮。 交感神經系統會造成支氣管(bronchial tubes)的擴張。 該系統由神經傳導物質(譬如,乙酰膽鹼acetycholine) 控制(參考Adams, The Asthma Sourcebook, p.4)。 這些神經傳導物質也受到無線科技的影響。

過敏、皮膚疹及腸道滲透率的科學機制假設

有一項日本研究報告指出,微波輻射可能會針對有濕疹(eczema)的成年人,提高對灰塵和花粉的敏感反應。 69 這也許也跟肥大細胞(mast cells)有關。 肥大細胞(mast cells)不同的的位置會產生不同的過敏反應,—

  • 處在支氣管(bronchial tubes),反應就是氣喘。
  • 處在鼻子,反應就是花粉過敏(hay fever)。
  • 處在眼睛,反應就是結膜炎(conjunctivitis)。
  • 處在皮膚,反應就是濕疹(eczema)或尋麻疹(hives) (Adams, pp8-9)。

另外一個過敏機制的假設是細胞膜因為鈣外流的關係而開始洩漏。 根據Andrew Goldsworthy 的解釋,當鈣離子被一價離子(monovalent ions)取代, 細胞膜就會削弱, 增加滲透率的可能性。67 該細胞膜的削弱可能會影響到各種“緊密連接的屏障(tight junction barriers),” 如鼻腔粘膜(nasal mucosa)、腸壁(gut linings)和肺。 滲透率提高的時候,較多的毒性因素就能進入而且造成細胞的損傷或增加過敏反應、多種化學物質過敏(multiple chemical sensitivities)、氣喘、 皮膚疹、 腸癌(bowel cancer)及提高腸壁滲透率。提高腸壁滲透率之後,許多症狀的風險也會增加,如1型糖尿病、克羅恩病(Crohns disease)、乳糜瀉病 (celiac disease)、多發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和大腸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68

自閉症、唐氏症

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自閉症開始變得愈來愈普遍。 那時候也是無線科技開始流行的時候。73 有人提出,也許無線科技跟自閉症有關聯。76 據說,自閉症是一種跟矽谷相似的地方出現的「极客」症候群(geek syndrome)。 那裡可能剛好有較多的(無線)科技愛用者。74 根據一項調查, 自閉症在加州從1987到1998年幾乎增加了三倍。紐澤西Brick城市也有較多的自閉症者, 每一千個三歲到五歲的孩子就有8個罹患自閉症。 有人來調查該區域,但找不到化學物質的成因。 然而,從1994年後期有一個距離10 英里的Doppler氣象雷達站,該發射器的強度非常強(75萬瓦特)。75

哈佛助理教授及小兒神經病學家Martha Herbert及華盛頓州立大學教授科學家Martin Pall都認為高頻電磁波是自閉症的成因之一。 其他的自閉症成因可能包括毒性因素,如疫苗中的汞及鋁、神經傳導物質上的問題、基因損傷、基改食品和食物過敏反應。因為高頻電磁波能使血腦屏障渗漏,也可能使其他屏障渗漏,上述因素都可能因為暴露於無線科技而加劇。原來不能穿過屏障的毒性因素,因為高頻電磁波的關係,而可以穿過,造成各種問題。 2007有另外一項研究指出,無線科技讓體內已含重金屬的自閉症患者難以排出重金屬,如汞。79 電磁波也可以減少體內的glutathione或褪黑激素含量,因此阻擋自然的防護機制。 Andrew Goldsworthy 也假設微波能干擾修剪神經元的過程(pruning process),而導致自閉症。80

最近的 《電磁波風險評估報告(BioInitiative report)》提出關於無線科技的接觸與自閉症風險的線索。 譬如,氧化壓力增加、glutathione含量減少、 鈣離子訊息傳遞系統受到干擾、 細胞膜的過氧化(peroxidation)、 高頻電磁波對縫隙連(gap junctions)血腦屏障(BBB)的負面影響、 基因毒性效應、粒線體功能障礙(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褪黑激素失調(melatonin dysregulation)、受到干擾的免疫系統功能及神經元損傷。 該報告指出,雖然目前可能無法證實該機制的正確性,但是電磁波可增加自閉症的風險,因為電磁波會讓許多其他生物反應加劇。

有一位加州人聲稱他的兩個兒子曾經有跟自閉症相似的症狀,但是他們晚上把無線IP分享器關閉之後,兩個兒子就痊癒了,不再有自閉症的症狀。參考他網站上提出的建議:晚上關閉無線科技的來源

此外,雷達操作員孩子的唐氏症罹患率較高。 居住在紐澤西Vernon城市的衛星上行鏈(satellite uplinks)附近的孩子的唐氏症罹患率較高 (雷達及衛星的頻率也屬於微波的波段)。81 請注意,在某種強度之下,雷達也可能跟其他症狀有關聯性,如內部出血、白血病、白內障、頭痛、腦腫瘤、心臟狀況及 黃疸(jaundice)。82

聯絡我們

公司訊息

摩新科技電磁波防護

專業的防護團隊,誠心為您的生活環境品質提升貢獻心力。

統編 : 27858553

顧客服務

FB 粉絲專頁

購物車
Scroll to Top